云計算”吞地驚人 最大“云”圈地2010畝
在產業轉型的旗號下,各地云計算產業園或云計算基地建設風起云涌,如火如荼。目前各地建設云計算基地或云計算產業園已風起云涌,東有上海的“云海計劃”,西有重慶的“云端計劃”,南有廣州的“天云計劃”,北有北京的“祥云工程”。但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國內一些所謂的云計算項目圈了大片土地,卻成了變相的房地產項目。
10月11日,記者來到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亞洲占地面積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占地面積高達2010畝的潤澤國際信息港。這個于2010年5月18日破土動工的云基地,如今在建的只有兩棟數據中心,但卻把正在生長中的玉米地都圈在了項目的宣傳擋板內。
令人擔憂的是,在云計算的智慧效應帶動下,投建“智慧產業園”正成為廊坊市房地產項目新的圈地途徑。不只是廊坊,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的云計算項目,已成為地方政府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工具。
業內人士認為,在缺乏云計算項目認定標準的背景下,云計算有可能成為房地產項目圈地的“智慧”新馬甲。
亞洲最大“云”圈地2010畝
對于這個“亞洲占地面積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記者找到其項目所在地頗費周折。在潤澤國際信息港的網站上,該項目的位置被描述為地處外環渤海經濟圈、環京津經濟圈的中心,大北京規劃圈的腹地等,并未給出具體的項目所在地。9月中旬,記者致電該項目的投資商——北京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詢問項目的具體建設地址。但得到的回答是“去項目實地考察必須得到公司同意,否則連大門都進不去”。
10月11日,記者依據網上的一些蛛絲馬跡,沿著廊坊東方大學城西側的一條馬路向北直行,意外地找到了這個掩藏在一大片玉米地之后的云計算項目。
記者看到,一排灰白色的鐵皮擋板沿著馬路一路向北,中間偶有缺口。從缺口向內張望,大片玉米秸稈尚未收割,還有一些綠油油的胡蘿卜苗正在生長著。遠遠看去,兩棟聳立著塔吊的樓體出現在視線內。
記者沿著缺口處的一條小路走到工地的門口,被一位門衛攔住了。在大門左側的一塊標有工程概況的牌子上,記者看到工程名稱為——國際信息云聚核港項目一期A-5數據中心,開工日期為2010年9月16日,竣工日期為2011年9月16日,建設單位為北京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記者接著往北行至擋板的最北端時,看到擋板上印有潤澤國際信息港的宣傳內容。其中的規劃圖顯示,該項目分為四大部分,除了數據中心外,還有辦公和居住配套。項目總占地面積134186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622470平方米,專業數據中心機房建筑面積約66萬平方米。
記者沿著最北端的一條馬路向右拐,來到了該項目的另一處大門口。工地內幾乎見不到施工人員的身影,一位年輕的門衛告訴記者,項目尚未完工,竣工估計得到2012年年底。
記者隨后找到該公司位于廊坊國際會展中心5樓的辦公地址。一位接待人員表示,項目總體分為5期,一期兩棟數據中心預計2012年5月投入使用,整個項目計劃2016年年內完工。記者向其索要項目的具體規劃建設資料時,其表示“舊版本的宣傳冊已發完,新版本正在印刷”。
記者查閱其網站資料顯示,項目總占地2010畝,園區規劃總建筑面積262萬平方米,按照功能劃分為信息港機房區、信息產業增值服務區、信息產業創新區、行政服務區、項目研發區和功能配套區等六大區域。
隱現“智慧”圈地風
依據上述規劃,該項目包括一定面積的商業和住宅配套,尚不能說明這個云計算項目就是“云地產”項目,但業內人士對這個云計算項目頗有疑慮。
從項目的進展情形看,一期占地3.2萬平方米的A1數據中心大樓由宣傳中的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改為明年5月投入使用,但何時能夠真正投入使用仍是未知數。除了66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外,其他近200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將會用作何種用途,目前也只是圖紙上的概念。
“云計算的3個基本標準,一是資源池,二是按需取用,三是自助服務。如果做不到這3點,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云計算。”一位不愿具名的原IBM資深架構師認為,云計算基地對電力、帶寬和場地等資源具有高度依賴性。“服務器、空調、基礎設備、安防設備,耗電量巨大。廊坊在電力及制冷上很難解決。”而IBM正是潤澤該項目的合作伙伴之一。
上述原IBM資深架構師表示,當前業內對于云計算基地的質疑,并不在于云計算技術本身不成熟,而在于擔憂地方政府把云計算作為產業升級轉型的噱頭,從而影響云計算產業鏈的正常發展。
暫不論上述項目未來是否將演變為房地產項目,目前在廊坊,因為云智慧而引發的圈地運動已有所顯現。記者在廊坊開發區看到,由杉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的占地5000畝的廊坊科技谷,是被列為河北省“十一五”期間的重點產業支撐項目,但如今也進展緩慢。在空曠平展的土地上,零星地聳立著幾棟樓體,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枯黃的荒草。
據上述原IBM資深架構師介紹,更讓人擔憂的是,在廊坊市建設“智慧城市”的口號下,目前很多企業打著建設“智慧產業園”的口號在廊坊大量圈地。其中,在廊坊下轄某縣,一家企業圈占土地高達26.5平方公里,共目的在于如何將智慧因素融于其中,進行地產開發而獲利。
事實上,目前各地建設云計算基地或云計算產業園已風起云涌。東有上海的“云海計劃”,西有重慶的“云端計劃”,南有廣州的“天云計劃”,北有北京的“祥云工程”,還有深圳、杭州、無錫、成都、南京、寧波、哈爾濱、濟南等城市,都有各自的“云”計劃。
“說實話,據我們了解,如今各地云計算項目大部分還處在投資階段,而且是質量不太高的重復建設。先買個幾百萬臺的服務器再說,但是用來做什么呢,并沒有想好。”北京網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CEO林宇表示。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也呼吁,千萬不要把云計算搞成第二個房地產。“政府不要追求云計算設備的規模,更不要說什么做全亞洲的數據中心或全世界的某某中心。云計算本身是一種綠色計算,不是比規模、比設備、比廠房,發展云計算決不能變成簡單地圈錢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