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故事:不一樣的互聯網生態
發布日期: 2011-11-07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093 次
人們對中國市場特殊性的好奇,卻往往最終被累加的疑慮甚至恐懼斷送。駱軼航
兩周前,我第一次在硅谷的活動上做圓桌討論的主持人,話題是:“從應用程序開發到創業:美國和中國”。如果你想了解硅谷和海外的開發者對中國的環境有多好奇和陌生,這個環節最適合不過了。
我們精心準備的很多問題并沒有得到預期的回應,而他們對臺上嘉賓提出來的問題,我們通常又未能給出最好的回答—他們最想了解一款應用在中國的推廣和支付渠道,但任何人都沒法在幾分鐘之內回答清楚這些問題。你會發現,當自己想認真地概括在中國究竟發生了些什么,真的是挺困難的一件事。
比如,他們了解到,在中國,用戶直接付費購買程序的意愿并不強烈。那么,支付渠道是什么?顯然不是信用卡或Google Checkout。拜馬云(微博)和雅虎的風波所賜,他們都知道支付寶(微博)(Alipay),于是他們就會扔出一個在他們看來邏輯正確但你卻無法簡單回答的問題:我為什么不能用支付寶當作Android Market和其它應用程序商店的支付工具?如果你解釋說:支付寶更像是阿里巴巴(微博)和淘寶用戶的內部支付渠道,任何一個平臺都希望使用自己的支付工具的話,他們的表情就會變得很驚詫和復雜,好像支付寶不該值那么多錢。
再說到廣告模式,你當然可以一下子推薦給他們多個移動廣告平臺,但卻無法告訴他們哪個平臺能讓他們真正賺到錢。我那天還多了一句嘴,說到中國很多移動互聯網收入是與“暗扣費”發生關系的,但當你跟這些對中國既好奇又疑慮的開發者解釋“暗扣費”是怎么回事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察到,他們認為你說的真的是另一個世界的事。
解釋應用和游戲的推廣渠道的難度更大。你首先得告訴他們那20多個Android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商店都是哪兒來的。如果你跟他們說這里面有很多第三方商店已經被預裝在手機里,但預裝它們的不是手機廠商和電信運營商,而是非正規渠道的“水貨”廠商,那之后的解釋工作更綿延不絕:什么是水貨、為什么買水貨、iPhone為什么要越獄……
我有點后悔我的賣弄。因為結果通常是—你說了很多,他們知道了很多,對你表示感謝,但對中國市場的疑慮和不確定則更多了。沒人愿意冒然闖入一扇幽閉的門,哪怕從門縫看進去的景致是那么誘人。
這個時候,我最強烈的感受是—我真的不愿意一個市場的“特殊性”會成為人們普遍理解它和進入它的障礙。日本和韓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也很特殊,但你卻發現那些海外優秀的團隊和公司仍然趨之若鶩。但人們對中國市場特殊性的好奇,卻往往最終被累加的疑慮甚至恐懼斷送。
在北京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莎拉·萊西(Sarah Lacy)在向馬化騰提問時提及中國的互聯網環境是“外面的進不來,里面的出不去,這種情況能怎么辦”?馬化騰的回答大體是:還是有很多人希望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把中國搞亂,我們不希望沒有管理的體系,盡管這可能導致中國的互聯網不夠全球化。
這是一個真心令我失望的答案—首先我認為監管的目的并非是阻遏中國互聯網商業的全球化,更何況中國互聯網生態的“特殊”環境并不都與監管相關。但小馬哥的另一點說到了痛處:中國的創業團隊和投資人看到了Techcrunch的一篇創業公司報道,一周之內就會出現上百個復制品。在我看來,中國的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是根據硅谷創業公司公關經理和科技博客作者們的工作節奏,來開發產品和看項目的。
如果你能看到帕洛阿圖(Palo Alto)University Avenue上的那些創業者對來自中國的客人(創業者、投資者和媒體)每次見面前有多顧慮重重,你就知道這種“特殊性”帶來的究竟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