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匠意、經驗、人性相結合 提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我的搜狐
發布日期: 2011-11-07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204 次
“用戶體驗”大概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被人們提及次數最多的詞之一。就在眾多移動互聯網企業絞盡腦汁想要改變用戶使用習慣,提供最佳用戶體驗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竟是一部小小的iPhone實現了這一切,并掀起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巨浪。如今,憑借對用戶體驗的準確把握,iPhone已經俘虜了眾多粉絲的心。
伴隨著用戶需求的微妙變化和各類應用日新月異,移動互聯網企業惟有從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角度著手去研發產品,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把握未來市場發展趨勢。10月31日,在2011(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把握潮流趨勢,創享未來新體驗”分論壇上,來自移動互聯網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領域的眾多專家就以上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延長移動互聯網產品生命力的關鍵
作為連接用戶與技術二者之間的重要橋梁,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用戶體驗設計近年來備受關注。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產品用戶體驗設計中體現的是專業、流程、品牌的概念;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用戶體驗設計體現的則是匠意、經驗、人性。正如eico design公司創始人張偉所言,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用戶體驗設計的關鍵已經不僅僅是代碼、效率、服務,而是如何在擁有漂亮外觀的基礎上再進行一場競爭,即用戶體驗方面的競爭。
面對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瞬息萬變,很多產品往往才剛誕生便又轉瞬即逝了,究其原因,這些產品多不具備審美素質,也很少有變成藝術品的特質。在用戶看來,這類產品至多是一個企業流水線上的標準產物,因此對其關注度較低。但從設計角度來講,企業在生產一款移動互聯產品時,不能僅僅滿足于創造一個非常漂亮的產品,而是在這款產品上留下設計者的指紋、企業的理念,進而讓用戶感受到企業對于這款產品的重視程度。
“事實上,對于一款在用戶體驗方面設計精良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而言,單單讓用戶在使用時體會到這是一款電子產品,以及該產品是經過嚴格的工業流程而生產的還遠遠不夠,設計者還需要讓用戶進一步體會到,企業在這款產品上留存的匠意與獨特性”,張偉進一步解釋到,“用匠意來抵抗快速的新陳代謝,是延長一款移動互聯網產品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從強迫用戶到順從用戶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驅動了技術的變革,造成了設計的變革。與此同時,設計師也通過設計趨勢,影響著用戶體驗的變革。
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希望沖破手持設備界面的框架,改變原有小屏幕帶給用戶的體驗。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基于移動互聯網,用戶的終端界面觸碰體驗將不再存在局限。“未來我們將使用三維虛擬現實技術,使用戶可以在三維空間內對終端界面進行操作,屆時用戶對于手持設備的體驗將不再僅僅是人和設備之間的交互,而是人與空間的交互。”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劉燕認為。
不僅如此,未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平臺的概念將逐步被弱化,應用的概念則將進一步得到強化。“從應用角度而言,我們的產品設計要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快速的定位,從而提升用戶的使用效率。從態度角度來說,我們的產品設計需要從強迫用戶向順從用戶轉變,進一步取悅用戶,滿足用戶的深層需求。從交互行為方面來看,則要讓我們的產品設計為用戶帶來足夠的操作空間和操作方式。”劉燕解釋到。
以中國移動為例,伴隨著云的產生,如今其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后臺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和推薦能力,今后設計師需要做的是進一步收集用戶行為,并對其進行精準的判斷,以充分滿足用戶需求。
非“個性化”即“被淘汰”
高弋坤
“盡管大眾營銷市場將一直存在,但在未來3到5年內,未能根據用戶興趣進行調整的網站都將被淘汰。”針對用戶體驗的個性化需求,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近日發表了這一觀點。事實上,此番言論并非危言聳聽,因為越來越多的用戶表示,他們并不想看到針對全世界發布的內容,而是希望看到根據自身興趣點量身定做的內容。
對此,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陶振武認為,只有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企業才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以航空公司為例,其通常將艙位劃分為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等,進而對為航空公司貢獻最大收益的頭等艙乘客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取高額利潤。在陶振武看來,移動互聯網企業要挖掘產品的最大利潤,提供個性化的定價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毋庸置疑,移動互聯網領域具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價的先天條件,因為運營商及相關移動互聯網企業可以根據每位手機用戶的瀏覽記錄,了解其興趣點所在,確定應該將哪些商品推薦給哪些用戶,進而掌握哪些人愿意為同樣的商品付出更多代價。而利用云計算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中國移動近年來研發了精準營銷平臺,以幫助web站點、應用開發者等向終端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據了解,該平臺同時還向客戶提供全面的關于站點或應用的使用情況的分析,幫助客戶進一步改進站點或應用。
“在此基礎上,我們會進一步將用戶的購買意愿進行分類統計,比如該用戶在購買哪些商品上花了多少錢,所購買的商品屬于何種檔次等。”陶振武表示,“充分掌握用戶需求后,我們可以為其設計一個個性化的價格機制,為不同用戶購買同一款商品時提供不同定價,從而實現該商品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