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戰手機市場互聯網企業布局移動網絡終端
發布日期: 2012-07-18 稿件來源: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348 次
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領域,并不謀求從硬件中獲取利潤,甚至不惜以各種方式補貼消費者在硬件上的投入。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布局移動終端,卡位移動互聯網入口,為未來的發展搶占一份先機。
“小米手機今年銷量有望突破500萬臺。”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這是一個奇跡。”
根據小米公司最近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小米手機每月發貨量在50萬臺以上,月營收逾10億元。截至5月10日,小米手機共出貨200萬臺以上。500萬臺,如何解讀這一數字?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移動終端白皮書》顯示,2011年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18億。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品牌廠商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華為1900萬臺、中興1300萬臺、酷派700萬臺、聯想400萬臺。
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圈外人進入到了手機行業的第一方陣。
小米奇跡般的成長,讓很多觀望者如夢初醒。隨后,手機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淘金潮”。
互聯網企業混戰手機市場
雷軍在博客中寫道,“創業就是干別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干別人干過了但沒有干成的事情。”
目前來看,雷軍和小米手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然而,小米手機相比后來者并不擁有多少先發優勢,不斷加入競爭的互聯網企業讓手機市場的未來看上去并不那么美好。
緊跟小米的步伐,2011年12月,百度聯合戴爾推出了搭載百度易平臺的百度易手機。今年的5月,百度再度推出與長虹合作的搭載百度云服務的手機。
2012年4月,阿里巴巴與手機廠商天語合作推出的新一代阿里云智能手機大黃蜂正式預售。在談到目前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終端制造時候,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架構師、阿里云計算總裁王堅表示,今天不是做手機人太多,而是做手機人太少了,只有進入這個市場人足夠多了起來,我們這個行業才能發展壯大。
今年5月,隨著一貫以“攪局者”示人的奇虎360和周鴻的加入,國產智能手機的戰場變得更加混亂。就在5月18日小米手機青春版開賣的同一天,奇虎360也宣布推出了旗下首款360特供機“華為閃耀”。這樣的“巧遇”并非偶然,“不管在互聯網你如何呼風喚雨,但在手機這塊兒大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周鴻毫不避諱的表達對手機市場的企圖。
此外,有消息稱盛大也將在6月份推出自己的手機Bambook Phone,著力整合盛大旗下的游戲、文學等多個平臺資源。一向比較謹慎、低調的網易也透露將涉足智能手機領域。網易CEO丁磊對此宣稱,“網易非常重視這一波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普及所帶來的機會,我們很希望把做得很好的工具軟件、資訊類產品和效率軟件放在移動終端上。”
喧囂背后,騰訊、新浪、人人網等多家還在圍觀的互聯網企業也都傳出對手機市場的興趣。一時間,互聯網最流行的不是搞好主業,“造手機”似乎才是各家最為關心的焦點。
不過,在HTC的元老級人物,多普達公司的前創始人楊興平看來,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多是在盲目地跟風做手機,“與互聯網行業相比,手機這個行業是一個更大的紅海,從一個紅海跳到另一個紅海,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也表示,“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做手機會失敗。互聯網與手機兩個產業差別巨大、企業基因不同,更主要的是很多互聯網企業只是為了嵌入自己的服務,爭奪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絕大多數互聯網品牌做手機不但不加分,還要扣分,但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可能成功,如果它們能夠突破上述問題。”
用互聯網模式做手機
即便作為競爭對手,奇虎360的董事長周鴻也多次表示,“對小米手機這種模式持肯定態度,它是第一個做互聯網手機的”。
在雷軍眼中,小米最早開始利用整個互聯網行業運作規律,運作手機行業。雷軍認為,要用互聯網思想來武裝自己。互聯網其實不是技術,互聯網其實是一種觀念,互聯網是一種方法論,你用這種方法論就能把握住互聯網的精髓了,小米的成功即源于此。
一般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手機作為硬件,就會有調研、研發、生產、品控、倉儲、配送、推廣、售后等一系列產業鏈環節,這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讓手機廠商面臨商業風險。
小米手機采取的是“軟件+硬件+互聯網服務”模式。小米手機所搭載的米聊,MIUI為小米聚集了忠實的“米粉”,而按照摩爾定律來處理手機硬件的商業模式,保證了小米在硬件上的穩定利潤。小米相比于傳統手機廠商更加完善的互聯網服務,不僅使小米能夠及時處理用戶回饋,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訂購控制產量,削減中間環節和廣告成本。
小米將互聯網商業模式引入手機行業的做法無疑為后來者提供了不少靈感, 隨后涉足手機領域的互聯網企業們試圖將手機業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更加簡潔化。
目前,阿里巴巴、百度、盛大、奇虎360等進入手機領域,均是以互聯網平臺和軟件應用為主,采取“軟件+互聯網服務”模式,通過嵌入網絡終端的方式,與手機廠商合作,而硬件制造、銷售、手機質量和售后都由手機廠商負責,更有利于規避風險。周鴻祎認為,純粹靠手機硬件銷售獲益的時代已經不再,通過與互聯網結合,將一次性賣硬件變為長期的服務收費,是未來的趨勢。互聯網產業和手機產業這兩個產業最終會劇烈地碰撞,最終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互聯網廠商的進入手機領域,會對傳統手機行業形成重大沖擊。面對互聯網企業的來勢洶洶,傳統手機行業的運作方式將會向互聯網模式轉變。互聯網企業一定會以他們的思維改變手機的傳統生產、制造、營銷、銷售、應用的方式。手機的互聯網化還沒有完全清晰的商化模式,但這已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不過,對互聯網企業紛紛涌入手機行業,也有觀點表示出一定的擔憂。
部分觀點認為,國內互聯網企業目前無意也無力開發獨立的手機系統。國內互聯網手機起跑線是基于安卓系統的起跑線,這是開源開放的市場,也是豐富多彩但環境復雜的市場。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行業的根基就立足于安卓系統之上,安卓系統日后的變動對這些互聯網企業來說將成為一個很大的隱患,很容易成為無根之萍,無土之木,導致受制于人。
其次,目前其他互聯網企業制造手機,主要通過與國際、國內廠商合作定制的方式完成。
再加上對硬件制造技術的外行,這使得互聯網企業無法親歷一線對產品硬件進行把控。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日前也表示,互聯網企業進入硬件領域不會輕易成功。而來自國產手機業界的質疑之聲則更加尖銳,直指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背后存在著“產品質量難把控、售后服務難保證和產品無長遠規劃”三大“硬傷”,一旦操作不慎就會慘淡收場,還將累及自身在互聯網主業中的品牌形象。目前來看,即便是開創了互聯網牌手機先河的小米手機,雖然銷量驚人,但目前也在飽受售后服務缺失的困擾。
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智能手機領域,智能手機同質化現象也開始顯現。千元、大屏、雙核、四核成為了智能手機領域的常見詞匯。價格、屏幕尺寸、處理器主頻、處理器核心數量、內存大小這些硬件指標成為了智能手機標榜和爭吵的焦點。有觀點擔憂這會導致手機廠商忽視用戶的產品體驗感,過度追求單純硬件上的更新換代。有網友在微薄感慨,“不解決頻繁重啟、死機、卡機這些問題,跑分再高又有什么用。”
互聯網企業的“入口之爭”
或是重金投入,或者聯手合作,雖然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希望,但這并不影響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投身到這場手機行業的混戰之中。
現在來看,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領域,并不像傳統的手機廠商謀求從硬件中獲取利潤,互聯網企業甚至不惜以各種方式補貼消費者在硬件上的投入,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布局移動終端,卡位移動互聯網入口,為未來的發展搶占一份先機。
艾瑞研究的數據表明: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393.1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97.5%。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4月,全國手機市場出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811.4萬部,市場占有率過半。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在5月份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表明,中國占到了全球出貨量的22%,超過美國的19%,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
作為構成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載體,智能手機的地位和意義已經不亞于個人電腦對傳統互聯網發展的作用。面對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大機遇,不管是傳統互聯網公司還是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智能手機在企業競爭移動互聯網市場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解釋原因認為,互聯網用戶的增長速度以及增長潛力,已不及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數,布局移動互聯網是大勢所趨。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領域,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配合布局移動互聯網戰略,聚合用戶到自己的平臺上,后續通過應用和流量掙錢。
艾媒咨詢CEO張毅也認為,很多互聯網公司試水智能手機,可以理解為在搶占終端入口的一個棋子。“未來的終端競爭,很可能會變成移動互聯網的競爭,主體是應用和增值服務,而不是終端市場的手機本身。”張毅說。
無疑,數億用戶正在轉變著互聯網的使用習慣和消費方式,這對已經在個人電腦上各占山頭的互聯網巨頭們來說是一次考驗也是商業機遇。這正是互聯網手機這輪圈地運動的深刻背景。對于互聯網大佬來說,移動互聯網的征戰猶如二次創業,不搶就等著被淘汰。一旦被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用戶群體成型,對手就可以借此打造出其自有的游戲規則和產業生態,而落后者將處處被動,最終在移動互聯網這一領域的競爭資格。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尚未成熟,雖然同屬于互聯網領域,移動互聯網和傳統定義上的互聯網還是具有一定的區別,原來在互聯網領域呼風喚雨的并不一定就能在移動互聯網上復制成功。另一方面,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行業,短期內以選擇和傳統手機廠商合作,但長期來看,各大手機廠商面臨的沖擊不可避免,手機廠商也不會甘于將這塊蛋糕被外來者隨意劃分。近幾年移動互聯網領域,不可避免將會面臨新一輪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