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委聯合滬杭調研 首次聯合摸底互聯網金融
據悉,根據國務院的有關批示,8月1日,由央行牽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法制辦等七部委組成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悄然抵滬,專程到滬、杭兩地進行調研,并到平安陸金所和阿里巴巴兩家國內最大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就行業發展、企業訴求和監管建議聽取建議。分析認為,這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以來最大規模的政府調研,這也折射出,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態度已從過去的“靜觀其變”轉變為“聯合推進”。
據上證報報道,多位陪同調研的人士向上證報記者表示,與過去幾年中針對P2P平臺等調研不同,此次摸底是針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以來最大規模的政府調研。事實上,調研的力度、廣度和深度的升級,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態度已從過去的“靜觀其變”轉變為“聯合推進”。
首次聯合摸底
8月1日,由央行牽頭,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公安部、法制辦等七部委組成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研究小組”悄然抵滬。
“這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以來最大規模的政府調研,也是多部委首次對這一新興行業聯合調研。”一位了解此次調研情況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調研小組的成員包括央行條法司、保監會發改部、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相關負責人。
作為互聯網金融中的先行者,網絡借貸行業成為此次調研的首戰。據知情人士透露,8月1日,調研小組首先對拍拍貸、你我貸等5家企業做了集中調研,摸底了解上 海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隨后對中國平安旗下重要投融資平臺陸金所進行了考察,并于當日晚上趕赴杭州阿里巴巴實地調研。
事實上,就在央行近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給予了高度評價。央行認為,作為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但央行同時指出,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業 也給金融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和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傳統金融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業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消費者信息安全和風險管控等方面。
種種跡象表明,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正在明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去年監管部門還在了解這個行業在做什么、怎么做,今年在了解的基礎上已經開始關心在做的過程中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而就在上月初,央行還在北京舉行了網絡信貸內部座談會,全面摸底P2P貸款行業。
在多位受訪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負責人看來,從最初的“靜觀其變”到現在的“聯合摸底”,監管部門釋放出的“開始關注”、“開始管了”,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業界呼吁立法
目前,國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尤其是網絡借貸行業基本處在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而此次被考察機構向調研小組反映的主要問題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政府支持,給予創新空間的同時,更亟待統一監管和統一規范。
在調研小組實地考察時,平安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直抒己見。“例如多對多、設置資金池、金額和期限錯配等存在嚴重隱患的模式容易引發流動性風險,應盡快進行規范,才能讓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持久發展。”此外,他還建議設置企業風險保證金比例制定標準,參考國際無抵押貸款平均4%至5%的壞賬率,應將保證金設置高 于此比例才能保障投資人利益。
對于業界的立法呼聲,研究小組在此次調研時雖未透露時間表,但卻明確表示,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推進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更健康。央行在《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提到,下一步積極適應趨勢性變化,開展互聯網金融的相關研究和立法工作,明確監管部門,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而在納入統一監管、統一規范之前,行業協會往往擔負起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及自律規范 的重任。例如由于缺乏監管主體而未被央行納入征信系統,在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的牽頭下,上海成立了國內首個網絡信貸服務企業聯盟,并計劃自建聯盟內共享的預期信息平臺,幫助業內機構識別貸款風險,防范借款人過度負債、降低壞賬損失。
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李娟5日透露,為進一步降低網貸行業的經營風險,下一步聯盟內的網貸企業將考慮和個人信用征信機構進行戰略合作,解決網貸企業征信難的問題。而在此過程中,行業協會不僅僅發揮牽頭推動作用,也起到了關鍵的背書作用。
相關閱讀
央行肯定互聯網金融 近期組建專門問題研究小組
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正在明確,央行近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給予了高度評價。據悉,央行對互聯網金融問題的重視程度正在大幅提高。近期央行組建了互聯網金融問題研究小組,包括條法、支付結算、科技、貨政等業務司局都加入了這一小組。
據上證報報道,央行近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給予了高度評價。“互聯網金融業在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之間提供了有別于傳統銀 行業和證券市場的新渠道,提高了資金融通的效率,是現有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互聯網金融業依賴大數據分析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問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和更多樣化的產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風險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務覆蓋面,尤其是使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和居民等群體受益。”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眾籌融資以及其他網絡金融服務平臺等互聯網金融業迅速崛起。以第三方支付為例,2012 年市場規模超過10 萬億元。其中,支付機構互聯網支付業務6.9 萬億元,移動支付業務1811.9 億元,處理收單業務3.8 萬億元,預付卡業務575.6 億元。互聯網金融業從單純的支付業務向轉賬匯款、跨境結算、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代銷、信用卡還款等傳統銀行業務領域滲透,在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的創新彌補了傳統金融業的不足。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不斷完善電子銀行和網上商城等平臺,運用科學分析手段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在充分了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行為特征的基礎上推出更加多樣便捷的金融服務,帶動金融效率的提升和服務成本的下降。
央行認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的大量積累和數據處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促進了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作為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廣泛、中間成本低、支付便捷、信用數據更為豐富和信息處理效率更高等優勢。
但央行同時指出,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業也給金融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和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傳統金融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業的風險主要集 中在消費者信息安全和風險管控等方面。宜積極適應趨勢性變化,開展相關研究和立法工作,充分認識和合理評估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的特點及潛在影響;明確監管部 門,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互聯網金融業健康發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和保護,為金融體系創新以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