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采購向“中國制造”開大門
玩具大省福建今年第一季度的玩具出口額下降了3成,廣交會上紡織品、辦公用品、家具等傳統出口項目遇冷———今年以來,“中國制造”在傳統的歐美等主流市場頻頻遭遇貿易壁壘,出口難做,“中國制造”們不得不另尋新路。
本月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華設立的區域采購物流中心在滬正式啟動,這是聯合國系統在華設立的首個采購物流中心。這意味,“中國制造”有了與聯合國采購直接對話的機會。
現狀:采購額中國不足1%
盡管“中國制造”正影響全球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但中國近年來在聯合國采購供應國中的排名卻讓人大跌眼鏡。有數據顯示,2006年聯合國在華直接采購金額為8869萬美元,而當年聯合國的貨物和服務采購總額達到94億美元,中國的份額不到1%,更多“中國制造”是通過第三國中間商或其它渠道流入聯合國采購機構。“由于借道第三方國家,中國大部分供應給聯合國系統的產品,不但有20%-30%的利潤都讓中間商‘吃’了,而且還因為沒有直供的身份難以拿到穩定的訂單。”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秘書長董洪對記者不無遺憾地說。
原因:供需信息不對稱
即使是大部分已有多年出口經驗的長三角或珠三角企業,在面對需求量巨大的聯合國采購時還難免“露怯”,是什么原因讓他們無法“入門”?
商務部國際司副司長張少剛表示:“原因不在于中國的產品和服務質量,而是信息不對稱。”一方面,聯合國采購機構對中國的企業和產品以及服務不了解;另一方面,中國的很多企業對聯合國采購的規章制度和程序也不了解。
聯合國兒基會亞太區主任辛格女士指出,聯合國系統20多個緊密或松散的機構其實共用一個采購平臺,企業必須通過注冊,成為潛在供貨商后,才有可能接到聯合國的采購訂單。目前,從降低成本考慮,聯合國采購官員很希望和中國企業建立直接聯系。
隨著占地8千平方米的聯合國兒童基金區域采購物流中心的啟用,位于南匯區惠南新城北側的五角世貿商城里今后將吸引更多關注。據悉,聯合國糧食署、難民署等機構也有意將區域物流中心落戶五角世貿,聯合國直接采購的大門對中國企業將開得更大。
支招:中國企業先“補課”
聯合國每年發布的全球采購訂單超過15000個。采購需求涉及信息技術產品、輕工產品、生活用品、藥品等。
商務部國際司的有關專家支招,要想成為聯合國采購的直接供應商,中國企業至少要過三關:
一是注冊關,目前中國企業在聯合國系統的采購目錄里合法注冊的少之又少,比如在世界衛生組織預認證的藥廠只有3個;二是速度關,遇到緊急救援,聯合國采購最講質量和速度,這要求供應商生產和出口高效率;三是公益關,比如新啟用的兒基會物流中心首項任務就是向剛果運送47個集裝箱中國產的教學用具,讓500萬名當地兒童重返校園,因此物美價廉將是在聯合國采購招標中勝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