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商人搶占朝鮮市場 巨大利益后隱藏投資風險
“我們等了7年,現在終于時機成熟了。可以說現在是進入朝鮮市場最好的時候,恰到好處。”沈陽中旭集團董事長曾昌飚興奮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曾昌飚是溫州永嘉人,在沈陽創辦的中旭集團與朝鮮的貿易省等有關部門合作,承包了目前朝鮮國內最大的百貨商場--平壤第一百貨大樓。
平壤第一百貨大樓位于平壤市中心黃金地段,共有營業面積3.6萬平方米,中旭集團將投資5000萬元對整個大樓進行改建裝修,并直接從國內組織貨源在朝鮮銷售。改建后的新大樓將成為朝鮮國內最大最好的百貨商場,計劃在今年底正式開業。
“溫州制造”有優勢
曾昌飚7年前曾去朝鮮考察市場,考察的結果是當時朝鮮的政治經濟環境還不適宜民間資本進入,但是他沒有放棄,一直密切關注著朝鮮國內的變化。
7年磨一劍,溫州商人的執著與聰敏使得曾昌飚終于在今年如愿以償,而平壤第一百貨大樓項目的成功啟動也表明,國內最善于追逐利潤的溫州民資已經將目光瞄準了這一新興市場。
7月10日,北京的一家商務咨詢公司--朝華友聯在溫州召開了投資朝鮮說明會,場面火爆。溫州晚報記者方圣魯向《瞭望東方周刊》描述說:“當時去的有近200人,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家都有,會場的座位都坐不下了,很多人站著聽。在溫州每周都有很多這樣的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行,但是關于朝鮮市場的這還是第一次。”
主辦方北京朝華公司企劃部田經理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之所以把溫州作為重點推介城市,是因為這里的企業家頭腦靈活,能捕捉到最微妙的商機,敢于創造,勇于實踐,經濟活力是其他任何地方所不能比擬的。
北京朝華公司組織了一個7月26日赴朝鮮市場考察的商務團,其中包括7名溫州企業家。溫州市外經貿局對外經濟合作處夏林紅處長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這次去朝鮮考察的溫州企業以生產輕工產品的中小企業為主。
夏林紅介紹說:“朝鮮國內現在最缺的是輕工產品,在這方面,溫州具有非常明顯的產業優勢,產品競爭力比較強。而且由于國內市場的相對飽和,溫州本地企業正在積極尋求市場多元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溫州服裝、皮鞋、皮具、電器、建材等產品正適應朝鮮市場的需要,市場潛力十分巨大。同時,朝鮮的免稅或減稅政策,廉價的土地、勞動力以及朝鮮購買力等情況,將使“溫州制造”具備較高的市場競爭力。
朝鮮調整經濟政策是誘因
溫州市外經貿局在2002年曾經組織過一個赴朝鮮的商務考察團,考察了中朝邊境的一個工業園區,但當時去的溫州企業家普遍感覺朝鮮還不適合去投資,都不敢去做嘗試。
朝鮮從2003年起開始加速的經濟政策調整,使得敏感的溫州商人又看到了新的巨大商機。曾昌飚告訴記者,7年前阻礙他投資朝鮮的主要因素有:貨幣兌換,當時朝元兌換人民幣的官方匯率遠遠低于兩種貨幣間的合理匯率;當時的進口關稅很高;當地消費能力還不夠。
可如今這一切發生了變化。例如在近兩年的經濟政策調整中,朝鮮政府大幅度上調了物價和勞動力工資,使每個朝鮮家庭或多或少有了些余錢,購買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平壤第一百貨大樓項目上,朝鮮政府給了中旭集團很大的政策與稅收優惠,最后定下只征收兩種稅,即5%的進口關稅和5%的所得稅。
對中國企業鼓舞更大的是朝鮮政府廢止了以前使用的外幣兌換券,官方匯率從以前1美元兌換2.15朝元下調到1美元兌換150朝元。這個政策使得中國企業能夠以公平合理的匯率與朝方進行貨幣結算。
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長李敦球博士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從2002年7月1日開始,朝鮮政府對自身經濟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朝鮮官方絕口不提改革,統一宣傳口徑為“經濟政策調整”。
但根據許多朝鮮問題研究專家的觀察,朝鮮目前進行的實質上是一種全新的經濟改革,而且其趨勢已經不可能再逆轉。
去年年底,在平壤街頭出現了朝鮮歷史上第一塊大型商業廣告牌,廣告牌的內容是朝鮮和韓國合資生產的一款小汽車,畫面是一名騎自行車的市民正在觀看廣告牌的場景,在他觀看的廣告牌上畫有“真令人心動”的廣告詞和汽車的商標。
經常去朝鮮考察的中國企業家聯誼會對朝工作委員會主任王亭戈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現在朝鮮也開始搞起了“承包”,一些百貨商店的柜臺已開始允許各商社租賃經營,街邊的小商亭被不少人包下了經營權。
目前在朝鮮的各個城市都出現了綜合市場,而平壤更是多達十幾處,在這里朝鮮人可以自由買賣商品。
朝鮮最好的選擇
其實,朝鮮目前的對外開放實際上是有選擇的開放,即只對友好國家開放。向一衣帶水的中國開放就成為它最好的選擇。2003年,中國與朝鮮的貿易總額超過10億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38.7%。
有消息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日今年4月訪華時,曾對溫家寶總理表示:歡迎中國企業到朝鮮去。溫總理當時回答:中國政府支持朝鮮的經濟調整政策,并且鼓勵中國企業去朝鮮。
事實上在溫州商人之前,國內已經有一批先知先覺的企業進入朝鮮市場,取得不錯成績。
南京熊貓電子集團與朝鮮惟一生產計算機的企業--朝鮮大同江計算機合營會社合資建立了晨曦熊貓計算機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10日在平壤正式投產。據悉,朝鮮有關部門曾下文:全國的政府機關只能采購這家計算機公司的產品。
沈陽五金集團的一家下屬企業與朝鮮的一個商社合作生產車用機油,這家合資企業目前壟斷了朝鮮國內的車用機油市場。
今年11月15日,“21世紀朝鮮商貿引資洽談會”將在朝鮮首都平壤舉行。朝鮮方面已經向中國投資者推出了涉及采礦、日用品制造、機械制造、旅游開發等諸多招商項目,等待著中國方面的投資。
王亭戈認為,現在是搶占朝鮮市場的絕佳機會,這種機會以前沒有,以后也很難說。
挑戰與風險
對于開發朝鮮市場,業界和學界都彌漫著一種樂觀氣氛,但對于進入朝鮮市場搶頭口湯的中國企業來說,巨大收益回報的背后也隱藏著巨大的投資風險。
由于朝鮮對反壟斷法、工業產權保護方面的措施很少,外匯管理的控制比較嚴,行業保護和貿易保護措施較多,這對于外商投資企業而言,都有著很大的制約性。因此,與政府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渠道就成為中國企業在朝鮮投資辦實業的第一步。
朝鮮現有的基礎設施落后,電力不足、交通運輸不便,相應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再加上該國國門剛剛打開,各項法律、法規很不健全, 難以完全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利。這些客觀的不利因素,決定了包括溫州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在進入朝鮮市場時必須小心翼翼,采取漸進、逐步擴張的發展戰略。
據記者了解,目前溫州有意開拓朝鮮市場的基本以中小企業為主,大企業普遍持觀望態度。夏林紅認為,“溫州的資本現在在全世界都有流動,它的特性是追逐熱點。朝鮮國內的大環境如果可以,肯定會成為溫州資本下一個新的流向,但是在短時期內不大可能出現資本大規模流向朝鮮的局面。”
中國商人還要警惕的是:如何避免重蹈在俄羅斯喪失信譽的覆轍?
深圳管理本部信息中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