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電石與鐵合金:迅猛發展卻帶來諸多風險
記者近日走訪了內蒙古阿拉善盟、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的14處生產電石、鐵合金的工業園區,了解到自2003年2、3月份以來,內蒙古電石、鐵合金(主要是硅鐵)產業發展迅猛的同時,也加劇了環境污染量和資源消耗量,而且還潛伏著諸多產業風險。
2003年以前,內蒙古只有烏海市及其周邊地區因為擁有生產電石、鐵合金所需的焦煤、石灰石、硅石等豐富的資源,加之電價低廉,被自治區政府確立為高載能工業發展園區,電石、鐵合金產業發展較快。伴隨著去年以來的電石、鐵合金產業的暴利,內蒙古更多的盟市旗縣積極建立了高載能工業園區,通過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電石、鐵合金產業發展速度居全國之首。
據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的調查報告顯示,2003年,內蒙古已建電石產能295萬噸,在建產能180萬噸,實際生產電石117萬噸,占全國的22%;已建硅鐵產能239萬噸,在建產能約266萬噸,實際產量47萬噸,占國內硅鐵的24%。預計到2005年,全區電石、硅鐵產能各達到400萬噸。
其實,我國電石、鐵合金產能已嚴重過剩。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電石、鐵合金的產能分別為700萬噸和1000萬噸,在建產能分別為300萬噸和500萬噸,預計2005年電石和鐵合金生產能力將分別超過1000萬噸和1500萬噸,生產能力超出預期市場需求的1倍以上。另據全國鐵合金協會的資料介紹,到2005年,鐵合金中硅鐵的國內外需求量不超過300萬噸。如此算來,屆時僅內蒙古的電石產能就已接近全國的市場需求,硅鐵產能則超過需求百萬噸。而且鐵合金、電石礦熱爐可互相轉產,一旦行情突變,二者產能可能會在短期內大量扎堆。
遍地開花帶來最大的問題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且布局分散,市場競爭力被嚴重削弱。
內蒙古目前有電石、鐵合金企業300多家,分布在8個盟市20多個旗縣區,絕大多數企業的年產量分別在3萬噸和2萬噸以下。并且相當多的盟市旗縣并不具備發展電石、鐵合金所需的煤炭、硅石、石灰石等資源。如烏蘭察布盟焦煤、石灰石等資源匱乏,需從陜西神木等地長途運輸,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硅石、石灰石、焦炭全無,卻也在建電石、鐵合金企業。如果按每噸電石消耗石灰石1.2噸、焦粉0.9噸,每噸硅鐵消耗硅石1.5噸、焦粉1.3噸計算,在烏海市出產的電石、硅鐵僅原料成本至少比烏蘭察布盟分別低400元和200元。烏海市經貿委主任郭金伯認為,硅鐵行情一旦下滑,最先淘汰的就是資源劣勢地區的企業。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5月1日轉發了國家發改委等7部委《關于對電石和鐵合金行業進行清理整頓的若干意見》,目前內蒙古各級政府已加大了從項目審批、土地、環保、信貸等方面對兩行業的調控力度。而電石、鐵合金行業盲目發展的后果也逐步顯現。
首先,隨著政策、環保、市場等因素的繃緊,一批已建、在建電石、鐵合金項目將被淘汰。其次,高載能企業迅猛發展加劇了電力緊缺,引發了電力投資熱,潛伏著巨大的風險。此外,金融風險問題也不容忽視。據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的調查報告,內蒙古的電石生產企業中的45%為私營企業,20%為股份制企業,自籌資金占總投資額的80%,鐵合金企業多數為個體私營所有,建設資金的95%由業主自籌。盡管金融機構對兩行業的資金投放相對謹慎,但截至2004年3月末,全區金融機構對電石、鐵合金行業的貸款余額仍達4.31億元,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余額為2.5億元,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貸款余額為1.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