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模式有待轉型
發布日期: 2012-03-02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144 次
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暨第十屆中國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表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作為裝備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程機械行業,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自主創新獲得突破
據祁俊介紹,2011年,工程機械行業企業科技投入繼續增多,科研力量不斷加強。如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加大投入,努力調整戰略方向,立志服務于行業,積極參加由工信部“工程機械高壓液壓元件與系統產業化及應用協同工作平臺”的籌備工作;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自奠基以來,在江蘇省科技廳和財政廳的重點支持和徐工集團自身的積極努力下,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工程機械技術研發機構;中聯重科去年成立的國家混凝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各項科技創新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柳工股份今年被科技部批準成為我國惟一的“土方機械行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是我國土方機械行業科研開發、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示范的重要基地,代表了我國土方機械行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一流水平。小松投資建立的全球一流的工程機械產品技術發展中心———小松(中國)產品技術發展中心日前在常州建成開業。2011年度,全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共有22項工程機械產品及技術獲獎。科研力量的加強使得行業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發展步伐與市場快速前進的步伐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2011年高端產品層出不窮,重大技術裝備取得新的突破。如:2000噸、3000噸級的履帶式起重機,800噸、1200噸全地面起重機,12噸裝載機,46噸內燃平衡重式叉車,520馬力推土機,260噸電動輪自卸車等先后在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安徽合力、山推、北方股份面世,反映出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其已經具備對高端、大型化產品的研制能力。
節能減排初見成效
據了解,繼去年工信部確定了包括徐工、中聯、三一、柳工、卡特彼勒(上海)、天工院、武漢千里馬、湖南中大8家工程機械企業和產業集聚區為第一批再制造試點單位之后,發展再制造事業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共識,部分企業今年加大投入,積極爭取新的突破。
同時,包括徐工、柳工、山推、三一等在內的重大技術裝備骨干企業積極按照去年聯合發布的《北京宣言》的有關承諾,在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追求精益化管理,以優秀可靠產品推進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推行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并贏得用戶和市場的尊重等方面,逐步肩負起振興裝備制造業、做強中國工業的歷史責任。與此同時,包括混合動力在內的各種節能產品推向市場,如混合動力裝載機、混合動力挖掘機等都讓人們看到了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