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開發要多做減法
發布日期: 2011-10-19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046 次
開發與保護,是所有景區面臨的最大矛盾,也是論壇上湖泊休閑論壇上湖主們最關心的問題。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鋒認為,保護第一,在保護中發展,以發展促保護。但現實中做起來往往走形。“旅游開發要以天為本,旅游服務以人為本。要尊重自然,多利用少開發,盡量做減法。服務上以人為本。不能在開發上以人為本。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一味按照人的欲望,會有許多對環境的破壞。旅游開發要盡量反城市化。納西族人有句格言:‘我們都是上天的兒子,是自然的兄弟’。應把這種理念貫徹到旅游開發中。”
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長許澎說,現在很多好的湖區,不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條件。比如天池,瀘沽湖。對這些景區,先決條件是保護,保護好了才可能開發,才可能有永續利用,因為湖區不可能破壞性使用。產品要有生命力,首先是生態體系要完整,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從保護和開發的角度來看,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寧可保護。條件成熟的時候,開發首先遵循的原則也應是保護。只有保護好了。基礎做好了,做扎實了,才能有發展。”“現在有一種觀點,游客到哪里,環境破壞到哪里,我是絕對不同意的。環境保護要優先,首先要想這個項目對環境是否有影響,對水體是否有破壞,如果有的話就寧可不做,這是保持湖泊有生命力的先決條件。應該從法制化的渠道,保證湖區開發的有序、合理、科學。”
近年來,隨著全民休閑熱的興起,有關風景地人滿為患。既影響了人們看景的興致,也不利于景區的維護。如何把握環境的承載量?
劉鋒認為,國外總體人口少。中國人口基數太大,稍好的景區都會超載。從大背景看,其主要原因是供需不平衡,產品戰略性短缺,不足以滿足全民休閑時代迅猛增加的需求。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借助科技手段,先進的管理理念。首先是測算景區最大容量,然后可借助網絡預約等手段,分流人群。假設故宮每天最多承載10萬游客,那么一天最多發放10萬張門票,公眾從網上訂票。這樣就避免了興沖沖趕來,卻買不到票的情況。“美國的一些國家公園實行的就是網絡的預約訂票。國內的旅游景點里,九寨溝也在這么做,票都在網上訂。”
許澎認為,我們追求的是拉動式的市場,10萬的承載量可能希望做到20萬。在這方面應該學習外國人“去繁就簡”的思路。國外的好多景區非常優美,但條件不具備時,他們可以放在那里不去開發。我們不一樣,地方經濟有拉動GDP的驅動。因此必須尋求保護和開發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