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自揭“低價旅游”的種種騙術
看到各種價格低得離譜的團體游廣告,你是不是心動了呢?其實不少看起來很美的“餡餅”,不過是層層包裝的“陷阱”,消費者看似撿了便宜,實則吃了大虧。一位長期從事導游工作的業內人士向本刊記者講述了“低價旅游”的種種騙術。
“組團社”“地接社”演雙簧
在跟團旅行過程中,導游一般會要求游客購物、加點(增加旅游景點)、改行程,但是做法卻十分隱蔽。業內將組織旅客出行的旅行社叫做“組團社”,將旅游目的地負責接待的旅行社叫做“地接社”——
一到目的地,“組團社”和“地接社”就開始演雙簧,“組團社”派一名本社導游全程跟團,也叫“全陪”,一方面是監督“地接社”的服務,更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候與“地接社”的“地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按照業內潛規則,“地陪”并不是全身心帶領游客游覽,而是想盡辦法讓游客購物、加點。而購物店老板會先給導游付5元至10元不等的“人頭費”,游客購物后,購物款的30%由“地陪”、司機和“全陪”按照“4+4+2模式”分成。即便是這樣,購物店老板仍能獲利50%左右。
由于有這些好處,“全陪”自然是使出渾身解數配合“地接社”的工作。由于“全陪”來自“組團社”,比較容易取得游客的信任,所以在前期溝通中都會很“坦誠”地跟游客交代“相關事宜”。
臺詞的套路基本是:“您看啊,咱這團費那么低,總不能讓旅行社賠錢是不是?一會購物的時候,我盡量讓大家早點出來,大家象征性地買一點,我也跟地接的導游說說,如果能不進的店,咱就不進去了……”
一面是“全陪”的軟磨硬泡,以“貼心”服務贏得游客的信任;一面是“地陪”的威逼利誘。為了達到讓游客購物的目的,一些混久了的導游,摸清了路數,說話夾槍帶棍,擺臉色,甚至把游客撂在旅游車上。在這種“暖心窩”和“冷暴力”的夾擊之下,游客不得不“被自愿”進店或者加點。
而加點也有講究。一種屬于“無中生有”,另一種則是“魚目混珠”。“無中生有”就是原行程單中完全沒有的景點被硬生生加進來。由于害怕游客投訴,“地接社”往往會選擇將增加的景點安排在晚上,每晚都“安插”1到2個額外的景點,導游一個景點就能獲得回扣50元到幾百元不等。
而“魚目混珠”則顯得更為隱蔽。旅行社通常會將“價格低、利潤薄”甚至是“免費”的景點安排在行程單中,到達目標地點后,導游便開始推薦同類型的暴利景點。由于導游“忽悠”到位,同時只需要補部分“差價”,所以游客往往更容易接受。
聽上去很美的宣傳
“團隊合影一律免費,加贈個人橫、豎版照片各一張!”這些吆喝聽起來很美,但結果只能是被“溫柔地宰了一刀”。團隊合影只有巴掌大,要擴大?加錢!個人獨照拍了四五張,想都要?加錢!照片保存不方便,想加個精致相框?加錢!于是乎,一張照片少則20元,多則上百元。
“今天是本店店慶,凡進店者一律贈送紀念品一份”“今日所有商品在原有折扣上再打八折!”“老板祖籍某某地,今天凡是某某地來的團隊,都享受滿1000元減200元優惠”……這些宣傳口號聽著是不是特別貼心?然而,這些不過都是“拋磚引玉”之舉,一旦游客卸下心理防備,商家就會輕松賺回那點小成本。
此外,還有些旅游景點打著求神拜佛、募捐款項修繕偉人故居或成立展覽館的幌子,從游客那里“圈錢”。游客一進寺廟或者名人故居,講解員一頓介紹后,就以捐“功德錢”或“善款”的名義,拿出一個賬本就讓游客逐一簽字。
這個賬本其實類似于確認書,簽了字,就表明要捐相應數目的款項。有些人糊里糊涂地簽了,有些人看著別人簽字了,自己抹不開面子也簽。多數人要后悔。
旅行社在行程單中,還喜歡使用“經濟型三星”“準三星酒店”“未掛牌三星酒店”“相當于國內標準三星”等模糊字眼來描述酒店情況,實際住宿的酒店往往跟三星酒店存在很大的差距。
更狠的是,如果多次購物、加點都不成功,“地陪”會直接將團隊安排在郊區居住,一方面是控制住宿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遠離市區也遠離景點,游客只能在賓館里傻坐著浪費時間。通過這種沒有“夜生活”的居住方式,很快就能逼迫游客就范。